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首页

首页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能源生物资源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暨系列学术报告...

来源: 日期:2019-11-22点击:

11月24日上午:

10:30-11:05

A distinct component of cell division in the developmental cyanobacteriumAnabaena

张承才

11:05-11:40

Microbially-driven C, N and S cycling and coupling mechanisms in estuary mangrove ecosystems

田蕴

11:40-12:15

利用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的突变体库研究水稻抗病

李国田

11月24日下午:

13:40-14:20

模式动物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及应用

刘双江

14:20-15:00

Pseudomonas resinovoransCA10dm4 shows insensitivity to various plasmids: Its role in the host genome evolution

Hideaki Nojiri

15:00-15:40

微生物分解代谢芳烃中羧基分子内迁移的机理

周宁一

15:55-16:30

The fine line between conservation and diversity: unexpected twists in polar flagellar systems

高海春

16:30-17:05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of herbicide-contaminated soil by microbial community modeling and transgenic plant-microbe combination

蒋建东

17:05-17:40

Gut remediation: A novel solution for food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李祥锴

17:40-18:15

木质素木腐菌“新语”

张晓昱

时间:2019年11月24日(周日)

地点:35教201室

欢迎广大师生届时参加!

专家简介(按报告顺序)

张承才,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国家级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4年获得山东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法国马赛第二大学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博士学位。1999-2015年任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二大学教授、一级教授级及特级教授;2008-2012年任法国艾克斯马赛第二大学理学院副院长、院长;2012-2015任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理学院副院长;2015年至今在中科院水生所任研究员。2008-2014年为英国微生物学会(SGM)杂志Microbiology副编辑;2007年至今为美国微生物学会(ASM)杂志Journal of Bacteriology编委;2012年至今为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张承才教授长期从事蓝藻适应环境变化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涉及原核生物细胞发育、信号传导等基础生物学研究,在蓝细菌的“与细胞间相互作用有关的信号转导机制”和“细菌分化和细菌分裂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就,多项研究成果发表在PNAS、MM等重要学术刊物上。

田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9年任教于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2年获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任教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期间曾赴韩国海洋研究院、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等研究单位从事科研工作。现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福建省微生物学会、海洋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田蕴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面研究,从生态学、生理学以及遗传学层面揭示于自然环境中重要的微生物过程。主要关注环境因子如何影响微生物代谢驱动的碳氮循环及有机物降解过程;鉴别和预测微生物种群、群落驱动碳氮循环及有机物降解的生理功能,并将其应用于控制水域富营养化、温室气体减排以及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实践中,在相关研究领域有重要发现,发表相关高水平论文30余篇。并多次被邀请作国际、国内学术大会及分组报告,科研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和好评。

李国田,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和2008年分别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2013获得普渡大学(美国)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2013-2018年先后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担任博士后、助理项目科学家、项目科学家及研究室副主任等职,2018至今为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李国田教授长期从事水稻-稻瘟菌互作研究,建立了全基因组测序的水稻快中子突变体库并综合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对其中突变进行深度分析;并证明利用此突变体库能快速克隆水稻抗病相关基因;阐明了稻瘟菌Mst50蛋白在多个MAPK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在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和Rice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刘双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杰青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头衔。2013年到2019年任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中科院微生物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环境生物技术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1984年获河北大学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浙江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博士学位。曾在德国、日本、美国做高级访问学者。任杂志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obiology编委、Archives of Microbiology编辑、Microbes and Environments编辑,《环境科学学报》、《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报》及《中国环境科学》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刘双江研究员长期从事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代谢途径和降解机理、特定区域环境的微生物种群和物质转化以及生物质资源的微生物利用技术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其在芳烃化合物的微生物降解及其在污染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在国内外杂志共发表SCI收录文章60余篇,授权专利2项。

野尻秀昭(Hideaki Nojiri),东京大学环境保全工学研究室教授;2013年度日本文部科学省最高学术奖-学术振兴会奖,获日本学术界最高荣誉-日本学士院奖学术贡献;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客聘教授,西南大学“国家高端外国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Hideaki Nojiri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的研究,在微生物降解有害污染物、降解酶功能结构及相关微生物基因组分析等领域成果卓越,并为解决生物修复中出现的微生物降解活性不稳定的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发表高质量SCI学术论文及综述等140余篇,在本领域一级核心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数十篇。

周宁一,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科学系系主任,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环境微生物研究组组长。获武汉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学士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帝国理工学院和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Wales, Bangor)从事博士后研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农业与环境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荣誉和奖励。目前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微生物通报》副主编,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AEM)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包括塑料)的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2014年至2018年连续5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免疫与微生物学”领域)。

高海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微生物所副所长。2001获美国普度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和密执根州立大学从事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研究。2008任职浙江大学。2013年至今,为美国Rice University的客座教授;2015年至今,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至今,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Shewanella的分子生物学;深海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信号传导机理;微生物基因资源挖掘、验证及应用。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省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一课题等项目,共计450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微生物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200余次。

蒋建东,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获得者,江苏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杂志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副主编,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和Frontiers in Microbial Ecotoxicology and Bioremediation杂志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蒋建东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与土壤微生物学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农药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修复、卤代芳烃化合物的微生物好氧和厌氧脱卤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中-以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在ISME J、Molecular Microbiology、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Journal of Bacteriolog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Critical Reviews in Microbiology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李祥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萃英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获得武汉大学学士学位,2001-2008年获得美国俄克拉荷玛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0在美国贝勒医学院儿童营养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2010年至今,就职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s主编,Applied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编委,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李祥锴教授的研究主要涉及(1)黄河兰州段受污染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2)黄河兰州段受污染特色微生物的分离及功能分子机理鉴定与应用前景探究;(3)微生物燃料电池与膜生物反应器耦合处理废水;(4)我国西部地区及一带一路区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张晓昱,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资源微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中国菌物学会工业微生物专业副主任,湖北省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张晓昱教授长期从事与生物质能源、材料、生物活性物质及环境难降解污染物生物处理等领域相关的微生物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并以生物质及异生物质微生物降解与转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从基因、蛋白质、物质代谢、分子生态及发酵工程等不同层面研究资源微生物与环境、能源、医药、食品、材料等国家重大需求相关的理论与生物制造技术。承担与参加了国家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科技攻关、产学研及企业合作项目。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授权专利8项。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邮编:400716

电话:023-68251249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大资环研究生会

青听资环

西大资环B站

版权所有 @2022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